雨后,漫步在廣東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,碧綠的好心湖上籠罩著薄霧,風吹過,團團白霧從湖面飄起,散布在公園四周,讓人猶如置身仙境。公園內姹紫嫣紅的鮮花和翠綠欲滴的樹木隨風搖曳,湖邊碧道上三三兩兩的行人悠閑自得,一切都是那么得恬靜、安寧和美好。
??“湖是同一個湖,卻又不是同一個湖。”住在公園附近村莊的老人們,見證了這座廢棄礦山從滿目瘡痍的“城市傷疤”變成如今綠意盎然的“礦山公園”。
??放棄千億礦藏整治露天礦坑
??“別看這里現在像仙境,幾年前,這兒就是一個巨大的礦坑,又臭又臟。”站在好心湖邊,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管理處(以下簡稱公園管理處)負責人向中國環境報記者講述了生態公園的前世今生。
??1962年茂名油頁巖露天礦正式開采,從投產到1992年停產,露天礦累計采掘量近2億噸,開采油頁巖1.02億噸,生產頁巖油292萬噸,為緩解當時國家石油困難作出了特殊貢獻。
??大規模油頁巖開采也帶來了環境污染,特別是1992年之后,雖然油頁巖開采停止,但是對伴生礦高嶺土、煤的開采還在繼續,對這里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。
??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回憶道,當時各種工業垃圾、生活垃圾、洗礦廢水都倒到這里,形成了“煙塵百丈高,油污遍地流”的狀況,礦區成為城市的“傷疤”。而且露天礦開采形成了一個總容積約為1.6億立方米的巨大礦坑,加上多年雨水積聚,形成一個礦坑湖。由于油頁巖富含油和硫等礦物質,導致湖水酸化,水質差,影響著周邊居民的健康。
??“整個礦區坑坑洼洼千瘡百孔,附近灌溉水被污染,地下水流到礦坑里,村里的地都種不了,果樹也不掛果。塵土飛揚臭味熏人,加上治安不好,生活簡直‘烏煙瘴氣’。”當地村民回憶道,“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附近村里來,干部都不想來這邊任職,這里就像一塊‘死地’。”
??轉機從2013年開始,茂名市委、市政府果斷放棄開發高嶺土、煤炭等帶來的巨大收益,做出關停露天礦的決定。
??這個決定對茂名來說,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定力。露天礦不僅有油頁巖、煤炭、鐵礦石,表層往下220米仍有礦藏,保守估計價值超過1000億元,這對財政并不富足的茂名來說,是一筆巨額財富。
??一邊是價值上千億元的礦藏,一邊是生態平衡和村民健康受到嚴峻挑戰。權衡再三,茂名市委、市政府下定決心,關停礦山,著手進行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,為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。
??四大工程讓礦區生態逆轉
??生態修復決心有了,但如何選擇生態修復的路徑,又成為一道考驗決策者智慧的難題。
??按照傳統做法,是將礦坑填平,然后植樹復綠。但是露天礦留下的礦坑面積達10.07平方公里,最深處超過100米,僅填土工程就耗費巨大。
??經過深入調查研究,茂名提出了“引水、種樹、建館、修路”的治理修復思路,將礦坑改造成富有茂名歷史文化特色、集賞景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公園,還礦于民、還綠于民,帶動周邊鄉鎮的鄉村旅游、生態農業等產業發展。
??改善水質是露天礦“起死回生”的前提,2014年10月引水工程動工。通過建設引水渠,礦坑湖與高州水庫、鑒江、小東江水系連成一體。“引水入湖打通水系,徹底改變了礦湖水質,目前有部分指標接近Ⅱ類水質標準。”茂名市生態環境局督察協調科科長譚積云介紹,引水工程實現了變“坑”為“湖”的目標。“我們還依法關閉了周邊數十家紅磚廠、洗礦廠、小煉油廠,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。如今湖中已有成群魚類游動,鳥類也在湖中棲息覓食。”
??礦湖水質的改善,對解決周邊約8800畝農田灌溉和有效改變小東江流域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,也為茂名市增加一座庫容達1.6億立方米的水庫。2017年8月礦坑湖被命名為“好心湖”,以紀念“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”冼夫人。
??“復綠的挑戰性更大。”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礦區土壤受到污染且容易板結,一下雨又排不出積水,“在這種土地上種樹,無異于在‘鋼板’上種樹。我們前后試種了30多個樹種,歷經幾年時間才選定了馬占相思、簕杜鵑等適宜栽種的樹
??種,其中的歡喜和挫敗,難以明言。”
??從2014年開始,每年開年上班第一天,茂名市領導帶頭,機關單位、人民團體、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到露天礦區造林種樹,成了一項固定活動。黨政機關、企事業單位、愛心企業及廣大市民也踴躍認種、認養、認捐,到礦區“見縫插綠”種樹。
??如今,礦區已種樹復綠約9000多畝,種植林木約50萬株,大量的林木種植,有效改善了礦區的生態環境。
??露天礦承載著城市記憶和礦業歷史文化,是典型的工礦業遺跡。依托礦區廢棄廠房,就地取材,茂名在公園里修建起了廣東首家礦產遺址博物館。露天礦區還先后改造修建了主、支線道路9條,形成了約43公里貫通公園內外的公路網,同時還建成了綠道、親水平臺等景觀,既解決了礦區周邊村民出行困難問題,又盤活了露天礦生態資源、觀光資源。
??“引水、種樹、建館、修路”,生態修復四大工程的實施,讓礦區生態得到逆轉,恢復了綠水青山。
??搭上“生態快車”村民發家致富
??2018年10月21日,茂名首次在露天礦生態公園舉辦“全馬”之“全力奔跑、給力中國”馬拉松系列賽事,吸引了來自美國、韓國、肯尼亞、埃塞俄比亞等十多個國家和中國各地近萬名選手參加環跑“好心湖”。選手們在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,也體驗著生態公園的林蔭繁花與翠湖之美。
??“在家門口就可以觀看到國際賽事,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。”公園附近豐田美村的村民開心地說。隨著露天礦公園的建成,村里的環境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,村莊環境干凈整潔,周邊綠樹成蔭,公共設施遍布鄉里,村中老人常聚在樹下弈棋、聊天,生活愜意悠閑。
??數據統計,2017年以來,隨生態修復項目的推進,生態公園逐漸成形,游客數量逐年攀升。今年春節,露天礦生態公園累計接待游客均達80萬人次以上,排在茂名市熱門景區TOP10首位,成為“最火爆景區”。游客的到來,為周邊村莊的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。
??環湖路邊的油甘窩村,借助毗鄰好心湖的地理優勢,全力推動建設鄉村旅游項目。在牙象村,村民打造了花園式村莊,修起一棟棟小別墅,發展觀光農業、民宿旅游、農家樂等。
??“搭上‘生態快車’,大伙發家致富的精氣神十足。”牙象村負責人告訴記者,不少村民聽到家鄉變化后,都陸續返鄉創業,“在公園做保潔或者自己開農家樂,做民宿,賣特產等,不用拋家離鄉每月也能掙幾千塊錢,還能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,何樂而不為。”
??“周末節假日游客高峰時,人流量每天有1000多。”牙象村委會陂垌村食為天農業科普園負責人介紹說,很多游客還喜歡帶一些周邊農民自種的番薯、玉米等農產品回家,直接提升了村民的生產收入。
??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公園修復后,曾組織當年露天礦的老人們回來參觀,望著露天礦水面蔚藍壯闊、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象后備感欣慰。“露天礦曾經給我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,如今我們建這個公園,是在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加長遠的生態效益。”(中國環境報)